考研徐涛简介(徐涛考研)

考研徐涛简介,徐涛考研

如今,

有 5.5 亿人每个月至少打开微博一次。

每个人在微博上有着不同的面孔,

也有不同的活法:

有人在微博追星

有人在微博分享生活

有人在微博跟进时事热点

有人将微博视作吐槽碎碎念之地

也有人将微博视作信息与知识的重要来源。

有这样一群老师,则将微博当成了自己的第二课堂,科普、答疑、与学生交流,也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

考研这条艰辛的路,“涛言涛语”陪你

在走上讲台之前,徐涛的人生规划里并没有成为老师这么一个选项。

在徐涛读中学的那个年代,只有成绩不好的学生才会选择文科,就这样徐涛学了理科、考取理工科专业,毕业后又进入一家国企工作。

在国企工作了一段时间,他判断这份工作的未来并不是他想要的,就踏上了考研的路。

有一句话在他决定考研的时候激励了他,如今他也说给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听:“一个年轻人,在 20 岁到 30 岁不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赚钱上面,应该注重个人自身的积累。”

一边在国企上班,一边考研,徐涛自身积累的路并不是很顺,如今写出一本本考研畅销书的徐涛,连考了三年才考上。“我当时觉得读研究生是一件必要的事,但是具体什么时候读我并没有那么着急,第三年考上了我就走了。”他回忆说。

后来在读博期间因缘巧合走上讲台,当年复习考研政治的经历让徐涛拥有了成为老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同理心。

“这门课在高中、大学里上的时候,我的感觉和现在的年轻人是一样的,它比较枯燥、也比较晦涩,大家也不理解,学这些知识有什么用。”

正是这份同理心,支持着徐涛开始了最初的教研:“我尽量用一些新的表述、新的展现方式,把我的学习感受融入到课程当中去,这种尝试一开始就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我就有了足够的动力和热情,去把我的内容打磨地更好。”

从教近十年,这份打磨热情被他应用在课程、出版物上,也应用在微博这样的自媒体平台上。

最开始,他只是在微博上记录自己的日常与上课的片段。慢慢地,徐涛发现,微博更应该是个人展示的平台,也是与教学相结合的工具。

课程毕竟还是老师单方面的输出,在微博上却可以解决许多课堂上没能解决的问题。微博成为了徐涛主要的答疑平台。

一年又一年,徐涛成为了拥有四百多万粉丝的教育领域大 V。其中很大一部分粉丝已经不再是当年的考生,而是往届学生的沉淀,或是单纯因为关注考研话题而来的用户,徐涛在创作内容的时候,也很有意识地照顾这部分粉丝。

“他们关心什么?我的内容能带给他们什么?”这是徐涛在备课、录课之余会去思考的问题。

在微博上,他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工作经历,以及关于社会热点的思考,面对的就是那些不在考研阶段、但同样信任他的年轻粉丝们。

也正是因为面向的群体特别年轻,徐涛发现在微博上必须持续不断地引入新的内容呈现形式,比如头条文章、九宫格笔记乃至如今最热的视频。“以前一个好的形式我们用个一年、两年都不是什么太大问题,现在我感觉做一段时间之后,就得看看有什么新的形式。”

这样的形式探索在徐涛看来特别值得,因为用户的反馈来得也特别直接。

“我非常清醒地知道,比我讲得好的老师大有人在,但是我的课在网络上评价很好,就是因为好的内容必须借助好的形式。”徐涛说,“我一直觉得老师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别人对你的内容的兴趣,这是一个入口,所以对呈现形式的推敲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一次直播课上喝旺仔牛奶被学生截图 p 成表情包而“出圈”,徐涛干脆接受了“旺仔”这个设定,将粉丝称为“我的旺仔宝贝们”,他的粉丝们则会按照考研年份自称“19 旺仔女孩”、“20 旺仔男孩”。

考研毕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在这条路上,徐涛在课程之外的“涛言涛语”,也在许多学生当中成为精神上的支持之一。

教育是需要陪伴和互动的,粉丝群的功能恰好链接起了学生需要更多关注、互动来增加学习兴趣的需求。在粉丝群里,教育类博主通过群内交流、学习打卡、空降答疑等形式,提升了与粉丝互动的体验,同时也帮助博主强化与用户的沟通,帮助博主持续沉淀粉丝。

徐涛衡量自己的指标从来都不是粉丝数量,而特别在乎能不能影响到他的目标群体,粉丝对内容反馈是他最在乎的事。

正是因为如此,徐涛规定自己每天必须花一定时间回复粉丝的私信。在微博上,徐涛投入的时间是最多的,因为他必须让用户感知到,所有他给出的答案,都是来自他个人的输出,而不是由他人代劳。

工作不太忙的时候,他可能会花上好几个小时回复私信,留在这个过程中,那些能够公共价值的问题,他会专门整理出来,发在微博上。他在微博上持续“翻牌”的私信,大多都是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普遍共性的问题。比如,考研失败的学生问他什么是梦想,他回答:“你正在经历着什么,决定了你会有什么样的梦想。”

其实在如今的社交网络里,要找到一篇正能量的文字,实在是太容易了。徐涛的“鸡汤”之所以受到年轻人的认可,是因为那些源于他自身真实经历的思考与观点,在考研、求职、就业这个群体中,有其特殊的共鸣之处。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徐涛持续在微博上输出真实、正向的价值观,粉丝们则以更高的粘性和活跃度回报。2020 年考研出分之时,在面对某大学考研压分质疑时,徐涛勇于为学生发声,单条博文阅读量就达 700 万。

2020 年的考研已经告一段落,回头望去,341 万人报考人数已经再次刷新历史新高,徐涛则已经带着团队陆续发布 2021 年备考课程。

“考研不是终点,而是起点,”这是徐涛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总是祝愿他的学生:“愿我们在人生的更高处再相见。”

减肥秘诀,高中生物课本里全都有

在微博,家长适龄人群超过 1.8 亿, K12 教育占比增长尤其突出。截止 2020 年 6 月初,K12 相关话题累计阅读量超过 750 亿,讨论量近 2 亿次,阅读量超过 1000 万的 K12 相关话题词已经超过 150 个。

在微博上通过短视频或直播形式传递优质教育内容的 K12 领域老师更是覆盖了语文、数学、物理、生物、英语等各个学科。

教生物的冯博,就是其中以爆款视频迅速成长的 K12 名师之一。

对于冯博来说,每年高考前的这一个月是最为紧张的:帮学生最后查缺补漏、带着学生冲刺提分、疏导学生的紧张情绪……作为一名高考生物名师,冯博的时间表完全跟着高考生的节奏来,每年的大年三十都在教研中度过的他,每年学生走出考场的那天,才是真正的“过年”。

在自己的求学生涯里,冯博属于“学渣逆袭”的那一类。直到上高中之前,他都属于班里的“小透明”,直到遇到高中的那位班主任,给了他自信,也给了他对生物学科最初的兴趣。

因为喜欢的女同学生物成绩比较差,冯博在每周固定的时间给女同学补习生物,这也让冯博发现,自己能学好生物,也能讲好生物这门课。

自然而然地,冯博选择生物作为自己的专业。在大学里遇到的老师,极大地影响了他之后的教学风格。

“那些我汲取到营养的老师大多有一个特点,都有自己的坚持,你不想学,说挂你就挂你,但是只要你想学,有问必答,答完为止。”冯博说:“所以在我授课的想法就是,你要不想学我懒得哄你,但只要你想学,我就一定好好教。”

从大学开始,冯博开始成为一名高考生物老师,线上教育平台给了冯博机会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形成“博叔生物”这个品牌。

秉持着“生物就是生活”的科普原则,博叔打动年轻用户的,除了花大力气投入的教研,更是他特色又有趣的视频。

针对减肥这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冯博最近发布的视频《减肥十载还是肥宅?生物课本就能拯救你》从高中生物基础知识点出发,调侃时下年轻人办了健身卡就当减过肥的迷思,这条 4 分半的视频获得知识日榜最高 20 名、30.2 万观看、314 万阅读。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在网课界有自己一席之地,又靠着轻松科普视频在网红界拥有姓名的老师,今年不过 25 岁。

正是因为自己曾有过学渣逆袭的经历,他的老师给过他一个机会,现在他也愿意花时间陪伴那些成绩一时没有上去的学生。因为“成绩不好不是我放弃你的理由”。

冯博的偶像不是具体的明星,而是齐天大圣这个英雄角色。小的时候家里贫困、父母离异,他期待有一个人像齐天大圣一样出现在生活里,最终自己却成为自己的齐天大圣。也就更愿意在教学这件事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帮助。

他说教师这个职业本身就容易给人成就感,但最好的老师其实应该是没有存在感的老师。“老师就像是水管,一边连接着水库一边连接着家里的水龙头,学生拧开水龙头认真接水、认真喝水就行了,你不用想到我家水管真好使。”冯博说,这是做老师的最高境界。

最近一年多以来,由于教育频道对优秀内容的扶持,微博成为冯博打造个人影响力的主要渠道。“我感触最深的一点,在这里不需要担心流量,只需要提供好的内容,你对别人的价值越大,别人对你的回馈也自然大,因为微博自然会帮你去展示这个事情。”

今年对所有高考师生来说都是特殊的一年,对冯博也是。疫情爆发后,他开始思考自己能做些什么,结论还是讲课。

从 2 月 17 日开始,冯博开始在微博做公益直播,免费向公众做高考生物串讲。各地正式开学前,冯博每天直播两个小时甚至更久。

在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湖北恩施土家族自治州下辖贫困县鹤峰县的一所中学就直接受益于冯博的直播。鹤峰一中一位老师将冯博的直播推荐给自己所带的班,有一个平行班全程跟下了冯博的直播。学校复课后,这个班在平行班中排名第一,仅次于重点班。

每天一场微博公益直播,冯博付出比往年带学生备考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而像鹤峰一中这样的贫困地区学子因之获益、提分,对于为人师者,就是最大的成就感来源。

疫情大考,千万里同上一堂课

贫困地区的孩子,和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孩子,用同样的教材,能不能学到同样的知识?

一场史无前例、世无前例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验,因为今年的疫情被突如其来地推上了前台,却以意想不到的成长速度发挥了作用。

在疫情期间,为了配合“同上一堂课”的电视直播课堂,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指导下,中国教育电视台邀请到北京一线学校比如清华附小、人大附中、北京四中、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等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近 300 名,在微博上做了 150 多场直播,在抗疫特殊时期不仅教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习,也起到了一定的心理抚慰作用。

中国教育电视台官方微博运营负责人惠玲在复盘总结时告诉《人间像素》,这些直播与云课堂内容,影响到的不仅仅是 1.8 亿中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更影响了不少中西部的老师。

“许多老师在后台留言要课件,他们说看到了北京的名校是怎么讲课的,原来这些课可以这么讲。”惠玲说,“通过这些公共资源的分享,我们与其说是解决具体学生的问题,不如说是通过解决老师的问题,影响到更多的学生。”

疫情期间的直播,一开始谁也没想到能做这么久。

做到四五月各地陆续开始复课的时候,惠玲和同事们还不断收到学生家长和老师们的反馈,呼吁他们把本学期课程讲完,把同上一堂课一直做下去。直播组的同事与被请来直播的老师最终顶着工作压力,把小学春季语数英课程录完、播完。紧接着他们又开始筹备名师课堂、上线高考招生相关的系列内容。

中国教育电视台是微博教育领域里相当特殊的一个账号,严格意义上来说,它是一个媒体账号,但是从承载的内容来说,它又有诸多不可替代的教育类内容与资源。

从 2019 年年初起,中国教育电视台成立了全媒体中心,将微博作为社交媒体主要运营的阵地,是为了通过微博这一平台,更好地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经过疫情这一场大考,教育普惠的温度也通过微博互动传递到更远的地方:名师资源的影响力辐射到了更多老师,微博整体的下沉则让偏远地区的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一线教育资源。

特殊时期,国内教育第一次近乎百分比地转移到了线上,而发挥重要渠道和媒介作用的短视频与直播平台,也迎来了一波爆发式的流量重点。在微博,无论是中国教育电视台这样的官方账号,还是徐涛这样的考研大 V,和冯博为代表的 K12 领域名师,都在过去这个阶段享受到了微博教育在策略上的倾斜扶持,其中尤以优质视频教育创作者获得的扶持为甚。

一批教育顶流 IP 从中而生。

由于天然的社交属性、多元的内容形式和平台的开放性,微博天生就能够适应教育不同场景的需要,老师、机构乃至教育电视台这样的“国家队”都能在微博找到适合自己的传播方式与传播节奏,作为“重度内容依赖”的教育领域,也早就成为微博上最为活跃的垂直领域之一。

作为微博社会责任的重要承载,微博近年来拿出更多流量、资源与产品,加大对教育类账号的扶持。从个人博主到机构账号再到国家教育平台,由点到面全面覆盖,多元化赋能教育行业,构建起完善的教育内容生态。

越来越多教育类账号,在微博成为“网红”,建立起自己的个人品牌,也以其真实、丰富的内容,惠及更多的人。

冯博、徐涛以及登上中国教育电视台直播的诸多名校名师,都是微博上各自领域名师的代表,在过去半年这特殊的学习氛围里,还有万万千千像他们一样的老师,在微博上持续输出优质内容,借微博之力,为学生付出心血,让教育更美好。

不是每个老师都想当网红,但是,如果网红老师能够让更多孩子受益,只愿这样的网红能再多一些、更多一些。

考研徐涛简介(徐涛考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网 » 考研徐涛简介(徐涛考研)

赞 (1)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