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考研真题哪里买?人大考研资料哪里找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人大考研真题哪里买,以及人大考研资料哪里找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考研经验
  2.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
  3. 哪里可以找到人大专业课考研资料

一、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考研经验

考研专业: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本人本科就读于帝都某985大学工科专业,大三的时候开始辅修工商管理双学位并顺利结业。个人对于工科专业兴趣不足不想深造所以最初并没有打算考研,大三的时候和家里人一起考虑了一下帝都的竞争压力和就业现状最终决定还是提升一下学历。

在写择校之前想说一下要不要考研的问题,这种东西还是不要人云亦云的好,本科的学历、成绩状况、自身的能力以及机遇都很有影响,不是学历越高就一定越好的,对于每个人来讲,做决定之前仔细考虑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才是关键,否则考研的时候发现身边的人在找工作在实习又羡慕起来的,那真的不行,心理建设还是要搞好。

我本人是打算毕业后至少要在北京或者其它一线城市发展的,那这样的地方确实还是人才济济的,而且我本科的专业我也掌握的不是很深入也不喜欢,本科毕业估计就不会从事相关专业了,有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意思,那就借着这个台阶再去考个别的研究生,以后或许也不会完全用不上。

最主要的是我高三就想考人大,非常想,以至于我大三决定考研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就是,我得再试一次。家里人一开始不是很赞同我换专业,说实话我本科专业前景真的不错,但我还是比较倔强,女生在自己不喜欢的工科领域想搞点成就出来并不是光凭专业强就行的,还有就是我就是挺想做个HR的。

而且我学双学位,工商管理,相关基础知识并不是没有,我算是跨半个专业。大部分人只要自己考虑清楚,自己能说服自己,那基本家里人都不会一直反对。我的朋友里还有北大医学院目前在备考清华美院的呢,我是支持她的,但路都是自己选的,自己接受结果就好。

跨专业的问题我说完了,跨专业不容易,还是要自己考虑清楚,给自己足够的动力,别外跨到一半不敢跨了跨不动了,那就掉坑里了。

择校问题,对我来说很简单,比我的本科学校好,在北京,有我想要的专业,其实就只有清北人,而且我喜欢人大喜欢的不得了(比心),我没啥可犹豫的。对于学弟学妹来讲,跨校需谨慎,看官网,问曾经跨过的人,总的来说就是收集报录比、专业课难度、复试淘汰率等情况,虽然说我就是想去人大,但这些东西我都看过,再喜欢我也不能浪费青春不是。

人大这面报录比在官网可查,自己看看就知道了,我有高中同学在人大,他给我介绍了一个本硕都是劳人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姐,姐姐人非常好,我一直和她保持的联系,主要就是问一些专业课学习方法、考试情况、复试情况、研究生情况什么的。(有定下来考人大劳人院的可以联系我,我喜欢学弟学妹,嘻嘻)劳人院的就业情况还是很不错的,就业问题还是不用担心的,但是还是要好好学,哪个专业都是。

人大劳人院有人管、劳关、劳经、社保四个专业。首先,人管这个专业是考数学的,不想考数学的朋友可以考虑一下劳人院的劳关和社保。

劳动人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考研科目如下,数学三(比数学一简单一些)、政治、英语一、803劳动科学综合。公共课就不多说了,主要就是专业课803劳动科学综合。

这一个专业课是由以下几个选项构成的: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关系学、劳动经济学还有社会保障。首先,报考人力资源管理必须选一个人力资源管理,另一个随意,其它专业类似。至于选哪个,看自己。一般来说对经济学有了解的,逻辑思维比较强的,想背诵少一点的(相对少,不是没有)就去选择劳动经济,人管+劳经的选择貌似比较热门。

反之,选别的。但这只是大体的建议,最终还是看哪个顺眼,如果真的和我一样什么都没接触过,那就都买回来先看一看,看哪个更合胃口,哪个更能理解,而不是听别人说哪个更简单,老师不偏心,几个专业在同一年的难度是一样的。

比如我,作为一个工科生其实应该是会选人管+劳经的,不过我就是看劳关我更能理解的好一点了,我就选人管+劳关了,结果也非常不错,我甚至觉得我考试的时候劳关比人管答的顺利。所以,说一千道一万,选合适的就好了。

参考书目的话,人力资源管理是彭剑锋老师的人力资源管理概论,新的一版是红色,封面HRM三个大字母那个。有很多人还推荐了这个系列的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两本书,但事实上我没看,因为我跨专业,一本书我已经很吃力了,我还是想把基础搞好,事实证明我是对的。

不是不能看别的书,但是一定先把主力书理解好了再去看别的。劳动关系学是常凯教授的劳动关系学,这书的确有年头了,但是还是主力书,在背好了主力书的前提下还可以参考一下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人力资源与劳动关系管理,但是,我还是没看,不过我看过学姐总结的后一本书上一些比较重要的补充问题,这个的补充问题就有点多了,毕竟主力书确实有点久远。

803科目今年的题目非常简单,我说简单是因为今年的题出的都很基础,书中基本都有答案,没有答案的劳关论述题也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劳动关系发展历程的题,至于人力,书本基础加往年真题。最后结果出来,意料之中的大家分数都很高,说明大家都是基础扎实的。

803我看过往年真题,每年都是从基础知识出发去回答问题,没有哪个问题是真的要求学生在天马行空的想象,最终都会落回某几个点上,所以两本主力书是重中之重,学姐也是这么告诉我的,在背好的基础上还要理解,具体后面说。

为什么是浅谈,因为我公共课就没有一科是我满意的,真没有。但我真的复习的很认真,所以我的意见给大家仅供参考,然后我先检讨一下自己,给各位避雷。

数学:我……我真的太惭愧了,我本身数学考科三是奔着140分去的,今年科三讲道理并没有科一那么变态,然后我还只考了115分,两个原因,虽然我数学复习了很久,但是我整个人复习数学的重点放在了前面,后期总在背政治和专业课。

数学真题模拟的时候看着科三好简单就放松了,结果今年稍微加了点难度,我前面感觉不太好,后面就慌了,考试的时候有半个小时我真的是冷汗都出来了,始终在抠一道我不会的题,事实上我要是放过那道题数学分会好看很多,另外我的计算准确率真的是太差了,答题也太心急,所以各位,练数学要仔细,考数学要拿得起放得下。

尽管考的不好,但是我觉得我还是有经验可谈的。我在4月份开始复习的时候就首先开了数学,数学概率论、线代、微积分,其实要复习的内容很多,但拆开来有计划的来并不难。我个人建议还是一块一块的来,这三部分每一部分都是有逻辑的。至于先看哪个,好像说什么的都有,我觉得高数里面有更多的工具性的知识我后面会用到,所以我就先看的高数.

最后看的概率论。学的时候首先是一章一章的来,务必基础知识夯实,知识点都要会,基础不好的朋友买分册的那种书先看知识点,然后用例题去理解知识点,最后用习题去巩固知识点,最后一步不可省略,完全合上书去做出来一道题的价值大过看十道题的详解,以及如果真的想做题,那就别一边开着答案一边做,这绝对是个陋习。

我在复习的阶段数学是做了笔记的,我个人的习惯是把每一章的重要知识点和公式都写下来,不会很多,然后重点是题型,每一个题型我都会挑一道题写出来,然后自己在笔记上再做一遍,把涉及到的知识点或者易错点标记出来,后期不断地补充和复习,对于很重要的或者不会的题型把发现的类似的题型标注上在哪本册哪一页,这样复习的时候我一个题型可以一下子看很多题,以至于最后我的数学笔记除了黑色至少有五种颜色。

在做完单章的复习之后就是总体的再过一遍,然后就开启下一个部分,我不建议在没有复习完所有内容的时候去碰一整套的真题,真题是很综合性的,实在没必要。在复习完所有内容之后是看哪一部分还不太行,就去做一下分块的练习,什么几千题几百题的,这种练习就会在原来的基础上拔高一些,但也会比之前学的时候更系统了,但是与此同时要进二轮复习,拿着自己的笔记和错题从头到尾的去回顾,然后是三轮,四轮……只要自己还有时间就别放弃复习。

在后期觉得可以了就可以去做真题和模拟题,什么时候开始取决于你的复习安排和进度,真题不能图快,稳扎稳打,做一套题那就要仔细地算每一个简单的题才不会在考场失了手感。最后想要冲刺高分的同学可以去看看更难一点的题,但是不能本末倒置。

此外,虽然分数分布不是平均的但是没有哪一科的哪一个部分是可以放弃的,不会就学,就问,不能彻底放弃某一类型的题!

政治:政治不用开始的太早,我七月份开始的吧,8月也完全可以的,但再晚了对工科生可能不太好。这个就大家都用的肖大大就行,从头跟到尾。首先是精讲精练配套1000题,主要这个阶段是消化知识点,有一个政治的框架,不用背,能把选择做的差不多已经很好了。

然后看完了就再看一遍,这本书没有基础的话看一遍就和没看是一样的,至少得看两三遍才可以,速度自然是越来越快的,看的时候跟着看1000的错题。然后如果有时间,可以去买政治别的书做做选择,重点还是通过选择记知识点,别太在乎对错。

之后就是看10月到11月的时候一定要开始背考点预测了,最后阶段肖四肖八的主观题要背,它真的很厉害,再就是政治每年的时事都会融入到选择题的各种地方去,所以时事那本书我还是觉得需要多看看。主观题就是,先把考到的点找好,然后开始建立框架,然后开始塞东西,前两步是很重要的。

英语:英语单词是要背的,如果开始的比较早基础也不是很差,比如四月,那就先背单词就行,每天都要背,给自己一个计划,如果基础比较差的人可以同时看一看语法和长难句分析。英语和数学不一样,直接上手做真题是没问题的,先是阅读,一开始错多少都无所谓,重点在于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思维还有出题的点,最开始可能会在长难句上卡住,读多了就好了。

可以每周翻译几篇真题来解决这个问题,不需要每一篇都整篇翻译,找有价值的段落和篇章。对于每道题无论对错都需要看真题解析,看选项错在哪里对在哪里,错误选项的错误原因(黄皮书我觉得已经足够了)时间长就有感觉了。

先弄懂了阅读,接下来完型和新题型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作文最晚11月也要开始了,首先是学一些标准的格式,然后对每个类型都要掌握一些范文,积累好的句式,优秀的表达是通用的,之后就一定要自己去仿写来巩固这种记忆,只背是不推荐的。

我是跨考的学生,专业课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所以我复习开始的时间比较早,对于非跨考的学生就仅供参考了。我从四月份复习以来专业课一直都没放下过,我的专业课是4—6月份看了两遍书,第一遍看,整理思维导图,第二遍做笔记,两遍下来就可以理解其中的内容了,不理解的话背诵就是无用的。

之所以看这么久,其一是跨专业,其二是我那段

时间还在期末复习,并不是整天都在复习考研。然后七月份开始背诵,第一轮背诵我是7、8两个月完成的,背的速度一般吧,每天都是按计划完成的。然后第二轮就是用了一个半月(其实可以更快,但是我中间有个实习),第三轮是一个月,第四轮第五轮的时候就夹杂了补充知识/真题以及时事,最后考试的时候我一共背了五轮,之所以时间缩减的这么整齐就是因为我每天都是按计划进行,每一个周期背诵的页数都会上升,背诵是一个枯燥的过程.

基本就是一天在楼梯间站5—6个小时背专业课,但是对我来说是有必要的,跨专业的考生不搞好基础是不行的,最后基本就是做到拿到题目马上就可以有知识点的提要,我就可以下笔去写而不必在些哪一个知识点上陷入沉思,答题时间是很紧的,论述题可以有时间组织一下,但能从书上找到的题落笔就要又快又准。

背题我都没有在逐字的背,理解意思,熟知框架,内容上记住要点,再去填充,这样是比较有效率的。一开始记忆的时候也要首先背出来框架,有几个要点,再开始背内容,否则知识点一多有些时候容易乱掉,尤其是对于跨专业的考生。

虽然这是偏文的专业课,但我觉得用一下理科的逻辑思维没有什么不好,任何一个问题的回答都是有条理有逻辑的,都是先有骨架再有肉体的,这样老师看起来也清晰。

总的来讲,我从四月份开始复习,暑假之前的时间并不是特别充裕,所以只开始了数学的微积分部分、英语的单词还有专业课看书。7、8月比较宝贵,这一阶段我重点给了专业课第一轮背诵,完成了数学的一轮和二轮的一半,英语的阅读也渐入佳境

政治看了知识点精讲精练(政治不好的同学第一遍建议跟视频,理解上有帮助)。

开学后我有三周的金工实习,那段时间我的进度是比较缓慢的,但是也是尽力完成了二轮数学和政治的精讲精练。之后是大四上学期,我大四上本专业加双学位一周一共十一节课,所以不要纠结时间不够用的问题,应该不会有人课更多了,既然决定考研,其它的事情可以放一放,做一下取舍吧。

我大四之前的进度相对算是快的,我知道自己大四会被挤掉一些时间,所以计划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10月份开始我的数学就是在不断地做真题、错题、不熟练的模块中度过,英语也是在巩固真题,但是我作文开始太晚了,给各位一个建议,别小瞧作文。

政治10月的时候也已经完成了2遍了,专业课我从最开始就已经计划好看每天看多少页,暑假回家耽误了10天其余都是按计划完成。但是到十月有几天我觉得自己有一些疲倦了,这是考研开始看的比较狠进度比较快的人容易遇到的问题,稍微休息几天出去逛个公园看个电影我觉得没问题,透支自己我并不推荐,但是就算缓冲的时间也要有缓冲的计划,不可以好几天都不学习。

但是11月开始就要看住了自己,这个阶段有很多任务都是新的,都不能提前做,比如时政、比如政治背诵、英语作文、比如专业课模拟和时事,这些都是必须在考研前一段时间完成的,所以11月中旬之前该完成的一定要完成,拖到最后会挤压掉不该挤压的时间。

那些打不垮我们的终将使我们更加强大,如果您读到这里,那就祝您2023能如愿以偿,未来前程似锦。在此感谢所有对我说过加油的人。

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考研经验

先自报家门:我本科是山东某双非院校,学习的广播电视编导。2019年考研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初试分数396分。整个过程折腾又坎坷,期间有自己曾经的不坚定,也有周围不解的声音,现在的我已在当初梦寐以求的人大新闻学院度过了半年的时光,遇到了太好的老师和优秀的同学们,倍感珍惜和感恩,希望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包括备考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和踩过的雷,希望对同样心怀新闻梦的你们有所帮助!

一、关于择校与专业:我知道,选择人大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太多的tittle加在这所学校上,它好像闪着金光,又好像遥不可及。我在朋友的鼓励下决定试一试,当时想的是,大不了后期再换,但我知道我不会换了。尽管如此,9月之前我依然不太敢告诉大家我的目标院校。举我的例子只是想说,不要在还没开始的时候先畏惧,不排斥潜在的可能性,也不拒绝其他选择。考研是很长的路,不要总纠结第一步,反正新传哪里都卷,考谁不是考呢?有些我们能够自己做选择的时刻,错过也许真的不会再有了。

如果你还在犹豫,以下是我的建议:前期可以多了解一些院校情况,包括学制、地域、招生情况、考试内容、难度、考题风格等,确定3-4所目标院校,可以分级。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习惯、耐心、细心和对学科的兴趣度进行自我评估,一定不要盲目觉得我一定考得上,也不要害怕选择可能会有一定难度的学校。一定不要在择校这一步反复拉扯!!!确定学校很重要,但立刻行动更重要。如果还没确定院校,也可以先从基础的新闻学、传播学理论开始,从背单词开始,不要把精力都耗费在选择目标院校和机构上,后期疲惫不堪,动力不足。最后补充一句,选择最终是要自己做的,听再多别人的建议和经验也不如问问自己想要什么。

考研英语最重要的经验是单词+真题,可以适当配合语法和技巧。

首先是单词。不要眼高手低,单词一定要亲自记。我个人其实是大二就开始看考研词汇书的,想着反正六级也是要记单词的,干脆直接买了考研词汇

但也只是随手记一下,没有回看。3月中下旬,我开始重新捡起单词,规律记忆,当时用的是2019年的新东方词汇,每天2个list,第二天会会看前一天的2个单元,大概每天早上花费1-1.5小时,加上中间一些琐事和偶尔的懒惰,过完那本书应该5月份了。5-8月,我换了2022版红宝书开始过第二遍单词,还是每天两个单元+复习两个单元,每天1小时左右。到9月后,我的重心已经不再是单词了,只是每天饭后看30分钟,过两个单元单词。此外,我一边做真题,一边整理真题里的词汇和短语,进行重复记忆。

其次是语法。3-5月,我完整听了刘晓艳老师的语法课,做了笔记,虽然后来没有回看过,但个人觉得对于缕清句子结构,阅读理解还是很有帮助的,我会突然意会到一些什么,英语能力也在慢慢提升。

第三是真题。建议大家英语一和英语二都要买,我是考英语一的,所以英一选了黄皮书,解析更加完整准确,英二就9.9元的套卷即可。每天1-2篇文章。真题练习我大概是4月开始的,每周1-2套,做完听唐迟或者田静的解析

(找到谁的就听谁的),最初的几套一定是难做的,其一,单词不熟悉;其二,20年前的出题风格和习惯和我们现在的思维方式还是有差距的,所以不要焦虑,坚持做就会好。后来我觉得单词进度跟不上做题速度,就放慢了。完整刷完一遍英一+英二已经暑假了,大概9月开始二刷。不要担心二刷会记住答案,有时候知道了答案,也还是不想选它。同

时,我会配合听完型和翻译。到了11月三刷,减少每天做题的量,只做2010年之后的题目。

第四是课程和技巧。语言学习是需要积累的,翻译和写作要定时练,我个人由于考试过程中,最后的大小作文完成度非常差,导致主观题失分还是很明显的(考试结束后对答案,客观题错了3个完型,0-1个阅读,但只拿了76分),希望大家这里还是要吸取我的经验。

划重点:语法-刘晓艳;阅读-唐迟/田静;完型-易熙人(重逻辑)/宋逸轩(重技巧);新题型-刘琦;翻译-唐静;

我政治基础很差,因为觉得自己没有底子,也担心后期忙不过来,所以政治我是从暑假开始复习的。当然,一开始节奏是很松散的,每天花半个小时左右,对着《精讲精练》

到八月底能看完就没问题(当时有很多同学纠结书和课不是一个老师的会不好用,但其实除了偶尔编排顺序有所不同,用起来还是很顺手的;也有同学用徐涛老师的书,反映也不错,真的不需要很纠结)。听完课,我开始刷肖秀荣老师的1000题

,做了三遍,每次都做在另外的本子上,统计错误率,看着一遍比一遍错得少会很开心的。虽然到最后也还是会有些题总错,但真的没关系,很正常,不用紧张。后来跟着徐涛老师的刷题班做了他的《优题库习题集》

很有帮助,对命题人的挖坑方式、做题技巧都熟悉了很多,做题更有章法了。最后一个月左右,各种模拟题都会出来,我当时花了不少时间去选书、买书,但最后结果是大部分都没做,因为感觉各个老师出题风格差别太大了,质量参差不齐,就挑了几套觉得跟真题风格接近的做了。关于背大题,给大家分享我的教训:一定要早点开始!我开始的很晚了,只留出了10天,导致每天都觉得政治要挂。大家千万不要像我一样,肖四到手差不多就可以跟选择题同步开始了,让自己稳一点。

也听过腿姐的一些课,主要是后期一些总结技巧、串讲的课;最后冲刺背的肖四(听说徐涛小黄书也很好,因为时间不够,就没背了)。腿姐考前一两天会推出一节半小时左右的课,浓缩的精华,是对最新考点的补充,今年记得是命中了2道单选题。肖秀荣老师最后也会有点题班,跟腿姐这个定位基本是一样的,个人觉得选其一就好。每位老师风格不一样,但都是很棒的老师,选适合自己的就OK。

总结下来,我用过的纸质资料包括:《精讲精练》、《1000题》、《优题库习题集》、《命题人讲真题》、肖八肖四(肖八我只做了选择题,感觉肖四大题够用的,不放心可以把肖八大题也看一看)、腿姐4套卷、徐涛8套卷。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郭庆光;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彭兰;

《新闻学概论》(第七版)李良荣;

《新闻理论十讲》(修订版)陈力丹;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第二版)陈力丹

《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第二版);

《传媒经济学教程》(第二版);

我正式开始复习是7月。我先用7、8两个月结合课本整理了笔记。说是笔记,但我没有专门抄写或者用电脑打出来,也就是没有一个可以称之为笔记本的东西。我的方法是在书上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把每个知识点划出来,后期直接在书上背。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在书上看到一些更具体的解释和细节,助于理解。同时,我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知识框架图,这样后面背书的时候可以对照着框架背,整个体系就会更清晰、完整。

到8月中下旬,我彻底整理完笔记,开始背书。背书确实是考研过程中最基础又最主干的部分,可能很多小伙伴也比较担心这件事,所以给大家详细说说我背书的整体情况。前两遍背书真的很慢,尤其第二遍背的时候有种失忆的感觉,会自我怀疑:我真的背过一遍了吗?我还背得完吗?这时候真的不用担心,这太正常了,我是到第三遍才开始对课本内容有了点熟悉的感觉。到九月底,我背完两遍,十月又背了一遍(每天背新内容+前一天的内容)。从十一月开始到考试这段时间,我一共背了五六遍书,最后做到一天能背完传播学、半天背完新闻学,新闻史没试过集中把整本书都背下来,但也是比较快地就可以串完。

背书有两个误区我想是应该避免的:一是逐字背,二是重量不重质。首先关于背诵的细致程度,不需要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因为阅卷老师自己也并不可能记得那么清楚,要点齐全才是最重要的。当然,也不要跑到另一个极端,还是要掌握书面的表达。其次关于背书的遍数。其实我背书遍数就不算多的,而且跟师姐们比起来到最后背诵速度也不算快。我想只要提到每个知识点,能知道是什么、说得清楚,就达到背书的目的了。

背书是考试的基础,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做题上。10月初我把人大近十几年的真题浏览了一遍,对人大的出题角度和风格有了概念,后面又通过做近几年真题练了手,就比较能对答题放下心来了。练题最重要的也是两点:一是一定控制时间闭卷做,二是根据参考答案(很多公众号里会有资源,或者自己买一些资料。当然参考答案不是圣经,能自圆其说的都是好答案)仔细分析和修改。专业课考试的时间是真的紧张,最后能留出五分钟也是很困难的,所以每道题控制多少时间、多少字数,还是需要在考试前摸清楚才保险。第二点就不解释了,这么多年应试过来的我们都懂~

最后是关于论文。文科跟理工科还是差别很大的,理工科可能对原理、公式理解透就可以了,但新传除了要对课本知识掌握熟,还要跟紧学界和业界的前沿。论文就是我们作为学生了解前沿的最好途径。这里就需要大家充分利用好知网了,可以用高级搜索,通过【关键词】+【该领域大佬的名字】+【时间(近一两年的论文是最重要的)】来获取自己需要的文献。读好论文,你会发现考场上如有神助,答题思路更丰富。

新闻实务几乎可以算我整个备考过程中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少的课程,也是我成绩最高的课程。所以,抓好实务,有助于上岸。

首先是采写编评的部分,我是5月开始练习,报了个务实班(个人觉得这个时间练实务还是比较合适的)。一方面,实务课的应试性很强,按时完成实务练习并批改,及时反馈也要及时消化,一定要多看几遍自己的扣分点,把答题要点记在脑子里,要熟悉每种题型的基本答题方式,总结自己的思考和答题模板;另一方面,8月开始的每周一练一定要做,每周师兄师姐都会给出逐一点评,既能够不断增强自己对模板的熟悉度,也是保持自己答实务题的手感。实务热点手册可以当作调剂,饭前饭后看一些,里面的案例非常适合摸鱼的时候看。

然后是实务理论的部分,开始学习实务理论可能会觉得没有抓手,没有史论的严肃和正经,又不像采写编评灵活自由,容易脑子空空,不知道看什么、答什么。其实实务理论里传经的书还是建议看一遍的,掌握基本的概念和研究问题即可,其他部分按着课程PPT和专题热点课跟

也没有问题。问题主要在答题,公关的题目相对比较模式化,绕着基本原则答题即可,传经题目可以采取概念+阐述,广告和广电的题目会更自由,技巧是可以广泛积累和应用案例,言之有理即可。

考研是一个人的战斗,这句话真的不假。别人不能替自己学习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考研是我们自己的选择,随时可以放弃,但也可以咬牙坚持到底,自己的意志决定了成败与否。只要你先拿起笔、端起书,你其实就赢了。加油,我在民大等你!

三、哪里可以找到人大专业课考研资料

1、书店和复印店:一些学校附近的书店和复印店可以说是一个宝藏,那里卖书的大妈和大爷真的超级了解考研那些专业用书,还有一些复印店,里面会卖一些打印版的教材,教材上面有的会有一些笔记,大家不妨有空的时候去挖掘一下。

2、万能的网络:网络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里面有很多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就比如我们现在考研需要找资料,你去网上搜索就会出来很多考研成功的经验分析帖,我们对于这种帖子可以当做借鉴,但是千万不要照搬。

3、咨询前辈:学长学姐就是一个活的资料库,在他们那里可以准确的了解到该专业的老师的一些偏好,还有一些宝贵的作为过来人的宝贵意见。面对这种可就要动用同学们强大的人际关系网络,找到一个靠谱的学长学姐对你考研路真的是很有用。

推荐一个比较不错的网站,学习口袋网。里面关于考研类的资料很全,更新速度也非常快,基本上大家想知道的考研资料信息网站里面都有。在这里真的建议大家多看一些报考学校的资料与专业课视频,这对大家考研是非常有帮助的。

分享下免费的在线考研资源:百度网盘链接:提取码: b3et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网 » 人大考研真题哪里买?人大考研资料哪里找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