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硕(专硕和学硕的区别)

专硕,专硕和学硕的区别

专硕是专业学位硕士的简称,主要培养面向行业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学硕是学术型硕士的简称,主要培养科研教学人才,并为博士阶段做准备。现在网上有部分人的观点认为:学硕比专硕的含金量高。理由包括:一是学硕办学历史悠久,社会认可度高;二是学硕分数线高一些,更难考;三是学硕学制更长,学到更多;四是学硕学费更便宜,性价比更高。但本君认为以上观点有失偏颇,请看下面的分析。

先来说说研究生教育在全球的发展历史。1088年神圣罗马帝国的博洛尼亚大学诞生,大学功能一开始只是知识传授。但西方中世纪大学出现了“硕士”(拉丁语 Magister,即 Master)、“博士”(Doctor)的称谓,孕育了近现代学位制度的雏形。中世纪大学的学位一开始就与职业资格许可联系在一起,是学者为了维护行业的从业标准、加强行业内部管理而设立的资格许可,只有通过系统、专门的学习,经过一定形式的考核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的人,才可以正当地从事某一项职业。

在中世纪末期,大学已经初步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层次结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世纪大学的学位不是单纯的学习证明或学历证书,而是一种资格和职业等级的标志,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意味着有资格从事教学或其他职业。学位系统与职业系统高度对接。在笔者看来,中世纪大学教育的高级职业性特征,以及与任职资格直接挂钩的做法,使其更像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前身,与我们现在研究生教育体系中教育硕士(博士)、临床医学硕士(博士)、法律硕士(博士)等专业学位类别等意旨相通,指向一致,功能相近。如果从其培养过程来审视,也与现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从这个意义上上,学硕办学历史悠久纯粹是无稽之谈。

当然,中世纪的研究生教育与近现代研究生教育在培养模式上有一些差别。直到1810年,德国现代大学之父-威廉. 冯.洪堡创办柏林大学,才开始把科学研究作为大学的职能之一。而最早招收研究生是从1876年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开始,所以现代意义上的研究生教育在全球也就148年的历史。后来全球各国纷纷仿效。西方国家最开始并没有区分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美国直到1908年颁发第一个专业学位, 1935 年,美国大学协会发布了一份针对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的专门报告,拟将硕士学位分为研究型硕士学位和专业硕士学位。美国的专业学位从此得以确定并逐步发展起来。目前美国专业学位教育设有 40 余种专业学士学位(如环境设计学士、农业工程学士等),110 余种专业硕士学位(如工程技术硕士、教育硕士等),50 余种专业博士学位(如教育博士、工程博士等)和 10 余种第一专业学位(如药学博士等) ,覆盖法学、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等领域。2009 年美国授予了 631000 个硕士学位,933000 个特殊职业学位和 64400 博士学位,专业学位硕士总量达到了硕士学位总量的 85%左右,专业学位硕士已成为美国硕士教育的绝对主力。

对于中国来说,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制度都是西方舶来品,开始研究生教育的时间很晚。中国最早开始研究生教育的是蔡元培执掌时期的北京大学。直到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才效仿欧美颁布《学位授予法》。据统计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研究生教育发展缓慢,1935年至1949年共举行了9届学位考试,被授予硕士学位只有232人,没有人被授予博士学位。这个阶段没有区分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主要是培养教学科研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招收研究生。1949年当年招收了242名研究生;1950年是874名。从1952年到1966年,招生人数最少的1958年是275名,最多的是1953年的2287人,其他年份都是几百到2000多人不等,受政策影响较大。1966年因众所周知的原因中断10年之久,影响不可估量。直到1977年才恢复招生。这个阶段由于培养规模小,也没有区分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这个阶段也是主要是培养教学科研人才。

改革开放后,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行业对高层次应用人才的需要也猛增,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应运而生。1977年,研究生招生规模达到10708人,到1989年都是一直招收学术学位学术。直到1990年,我国才开始效仿美国设立工商管理硕士(MBA);1992年设立建筑学硕士(M.Arch);1995年设立法律硕士;1996年设立教育硕士……2010年设置了19个专业学位,专业学位开始爆发。到2019年,中国已设立47种专业学位类别,共有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 996 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8 个,覆盖除哲学外的12个学科门类,基本实现中国主要行业产业全覆盖。截至2019 年,中国已累计授予 321.8 万人硕士专业学位、4.8 万人博士专业学位,有力支撑了社会经济发展。2020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出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0年)》指出,“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2020年专硕已占招生总数的60.83%)。意味着专业学位类别还将大量增加,和西方国家一样成为研究生教育的主流,学术学位硕士将沦为少数人的选择,毕竟有志于从事学术科研的人比例很小。

为何现在还有人认为学术学位硕士更有含金量呢?我认为主要原因:一是不了解研究生教育发展历史。硕士学位的出现已近千年,由于之前主要培养学术精英,并没有进行区分。专业学位的历史也就100多年,我国的出现的时间才32年,相对学术硕士,部分人的思想意识转变不够。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总是需要一个过程。二是由于专业学位的认识不足,导致初期报考人数少,分数自然偏低。有的人认为分数低就是认可度不足,其实根本原因是认识不够。三是专硕主要培养行业精英,并不是科研人才,应用人才需要大量实践环节,导致培养成本较高,学费较贵。一些人认为性价比不高,这也是其因。四是专硕在我国发展时间很短,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一些单位和考生存在偏见与傲慢。

相对学术硕士,如果打算面向行业就业的话,其中专业学位硕士就业更有优势。一是其主要面向行业就业,而不是培养学术领域人才,未来收入可能更高。二是学制更短,学制一般2-3年,可以提前到社会就业,年龄更有优势。三是专硕更偏重应用,实践能力更强,更容易获得高薪。近几年,一些热门专业,如会计、金融、法律、新闻与传播、电子信息等专业学位硕士分数线水涨船高,让人大呼“内卷“。

目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学位硕士在就业方面已没有政策障碍,在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等非学术和科研岗位上已完全等值。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的认可度弱一些,主要是因为由于实行统招的时间更短,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偏见,但我相信有国家政策护航,被社会完全接受也只是时间问题。总的来说,同一所学校专硕由于名额较多,部分人对专硕认知不足,考专硕难度相对学硕容易一些,大家可以选择更好一点的大学。比如“双一流“大学的专硕认可度肯定强于双非学硕的,可能考上的难度其实相差不大。

综上所述,专硕和学硕并没有含金量方面的本质区别,只是培养目标不同。如果不是立志成为科研人才,大部分应用型专业都没必要读到博士,优先选择专业学位硕士。如果想成为学术研究人才,还是建议选择学术型硕士,可以直博,这样有利于学术能力的塑造和积累。

作者:黄爱伦,博士。长期致力于高等教育和职业规划的观察与研究。本文原创,未经本号授权不得转载。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欢迎评论!

专硕(专硕和学硕的区别)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网 » 专硕(专硕和学硕的区别)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