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谈起研究顾炎武思想的大家,不得不提及一位初心不改、德高望重的老人,他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历史学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陈祖武。

陈祖武住在北京潘家园附近的一个普通社区里,家中布置简单,正如他对待名利那样,淡泊、宁静,精益求精、孜孜不倦是他不变的治学态度。

陈祖武告诉记者,410年过去了,纪念顾炎武不仅是为了传承顾炎武思想的文化精髓,更是为了探寻顾炎武思想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以文化人”,这是关乎国家文化建设根基的重要问题,也是媒体工作者和史学工作者的重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最能代表顾炎武爱国思想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国人主流和核心的价值观,在中国文化中源远流长。但在明末清初,顾炎武把古老的爱国思想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1657年,顾炎武变卖了自己的全部祖产,离开家乡去北方游学,尽其余生对当时中国的90余县进行了实地考察、调查研究。 “主要研究什么呢?研究实学。什么叫实学?那就是经世济民之学,农田、水利、矿产、交通、军事等,所有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的学问。”陈祖武认为,顾炎武的这种治学方式与传统不同。因此,顾炎武被后世尊为清代朴学的开山鼻祖,并最终被清王朝请入孔庙享受祭祀。

“顾炎武对中华文化的另外一个大贡献就是‘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在中国历史上,顾炎武首次提出了这一概念。他把为人和为学合为一体,以此作为立身之道,开创了一个好传统。”在陈祖武看来,“博学于文”中的“文”并非指的是诗文、文章,而是指关乎天下的人文。

于是,胸怀天下的顾炎武发出了“亡国与亡天下奚辨”的时代之问,并得出他的结论:“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就是说,与维护一家一姓的封建帝王专制政权相比,“保天下”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思想,是文化根脉之所在。

晚清时期,西方殖民主义列强的侵略使中华民族饱受欺凌和屈辱。为救亡图存,从龚自珍、魏源到康有为、梁启超,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和思想家接过顾炎武留下的思想遗产,使之与时代的使命相结合,将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呐喊提炼为8个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陈祖武认为,这8个字的历史箴言,既准确地把握住顾炎武思想的文化精髓,又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昭示了中华文化维护国家、民族根本利益,讲责任、重担当,以天下为己任的基本品格。从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追求便融入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精神标识。

时间是历史的见证,历史是时间的承载。陈祖武认为,今天我们要站在新时代的高度来看待顾炎武精神。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陈祖武告诉记者,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是文化自信。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也才有资格走向未来。

在陈祖武看来,如今,我们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传承更不能断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而降的,中国式现代化也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中华文明发展5000多年历史的必然结果,我们走的是历史的必由之路。“因此,顾炎武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捍卫者,更是一位值得我们永远纪念的开风气者。”

人物名片

陈祖武,1943年10月出生于贵州贵阳,1965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历史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历史学硕士学位,随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陈祖武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他在中国古代学术史,特别是在清代学术史的研究领域造诣精深、贡献良多,代表作有《清初学术思辨录》《清儒学术拾零》《中国学案史》《乾嘉学术编年》《乾嘉学派研究》《清代学术源流》《清代学者象传校补》《清代学林举隅》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网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