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两个月(考研两个月能考上吗)

考研两个月(考研两个月能考上吗)

考研两个月,考研两个月能考上吗

注意的有两方面,一个是心态,一个是学习方法。

最近和一些正在考研的小伙伴聊天的时候发现,好多娃娃心态很不稳定。

一句话总结就是,感觉自己学了好多,却又什么都没记住。 如果你也是这样一种感觉,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你是一个正常人。

我接触的一届一届的考研学生比较多,几乎所有的学生这个阶段都会和我说这样一句话。 “我感觉我现在学就是白学,什么也记不住”

那家伙,等考完研一个个的,都踏马在那晒录取通知书。

好像他们不和我装这么个逼就考不上研似的。

后来我总结了一下,倒也不是单纯为了和我装逼,主要是现在这个时间点心态确实不太稳定。 实话实说。 要说就剩这两个月了,整体的考研成绩能有多大的提升吗?

其实没有,谁说俩月能把考研成绩从300分提高到400分,我能一鞋垫子抽死他,这是纯纯的忽悠人。

最后这段时间,主要是提高自己的下限。 别让自己发挥失误了,别让自己的心态出现重大问题,导致自己应该拿到的分数没有拿到。

至于上限提高多少,还是看个人,你要是上限原来就50分,那你提升的空间可太大了。 我们要知道,没有一个人,会在这个阶段,感觉自己是什么都会的。

甚至进考场的前一秒,都没有任何一个大爹保证自己是什么知识点都会的。 考研,是选拔性考试,没有人可以考满分,大家都满分了,还考查个屁。

所以,你有不会的东西,是正常的。 我这人不喜欢画饼,不喜欢灌鸡汤。你要是真对自己不放心,你不用看自己不会的东西有多少,不会的东 西那可太特娘的多了。

你可以看看自己会多少,也就是你可以看看自己能考多少分。 假设,你的目标院校380分能上。 你大概算一算,政治大概能考个70分。英语差不多65分问题不大。数学不太好也就100分,专业课满打满 算也就130。

目前,我会的东西有365分,距离我的目标还差15分。 那么我只要再多学15分的知识点,我就有希望进入复试了。 这么一看,是不是心里好受很多了? 不要总想着我那么那么多的知识点不会,咱们不是奔着考满分去的,有不会的东西很正常。 多看看自己会的有多少。 当然啦,你要是这么一算,自己就会200来分的玩意,那你心慌太正常了。

你要不心慌我特娘的都替你心 慌。 没办法,要么赌命运,要么就二战。

学习方法上,好多人在这个阶段都会和你们讲一大堆有用的知识点。

什么哪科哪科怎么学,哪个知识点怎么学。 很厉害,实话实说,知识点我都忘得差不多了,没办法,扔太长时间了。 所以我就不说具体知识点了,免得误人子弟再挨骂。 方向性的东西可以聊聊。

剩最后两个月,原则性方针就是,什么玩意提分快,就重点学什么玩意。 从学科角度说,政治提分是最快的,这段时间把重心就多往政治上靠一靠。

从题型角度来说,比如英语的作文和七选五提分是最快的,我们就先把这一部分解决了。 七选五技巧性非常强,作文背就给你分,性价比超级高。

政治的话,推荐一本高图背诵笔记。

它把新大纲整理了一下。新的内容会标注新大纲,每年常考的内容会标注热点。这样我们背的时候,就有 目标了。 这个时间点,用100个小时放在数学上,可能会提高10分。这100个小时放在政治上,能提高20分。

只要保证各科单科能过线的前提下,学政治还是比较划算的。 背诵笔记分上篇和下篇,上篇主要对应的是选择题,下篇主要对应的是分析题。

上篇用问答的形式巩固基础知识点,都是关于马原、史纲、毛中特、思修的知识点汇总。 啥时候它问不住你了,基础就非常扎实了。下篇没有什么好说的,直接咔咔背就可以了。 这本书也不大,可以揣兜里用碎片化时间背。

还有高图对应的带背音频,比较方便。 这个时间点,看强化资料或者政治笔记有点不太合适了,再就是我特娘的都怀疑你们有没有政治笔记。 兜里揣着这两小本直接背挺得劲的。 再往后,基本就是肖四肖八 了,去年都说肖大大翻车了,我就纳闷了,人家是押题又不是偷题,咋可能一 模一样嘛,说答案都在材料里面的,你去年抄材料给你分没吧? 给你分就得了呗,咋还那么多要求呢。

这玩意谁也强求不了,你要不信肖四肖八,你就背别的,到时候别后悔就行。 英语作文模板可以看看王江涛的,不用背太多,一个类型的,背两篇肯定够用了,多的也用不上。 新题型那玩意,技巧性很强,但是不太难,随便哪个老师都能讲得明白。

完形填空,额,真的,如果你对英语总分要求不太高的话。蒙吧。 节省时间,也不至于落下太多分,比自己做的准也说不定呢。

总体来说,还是心态,心态最重要,放轻松。

会的多的,分数总不会太低,会的少的,你闹心也不会给你加10分。

都是看自己的复习情况。

对吧,做人,得讲道理~

考研两个月(考研两个月能考上吗)

考研两个月(考研两个月能考上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网 » 考研两个月(考研两个月能考上吗)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