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联系导师(考研联系导师是什么时候)

考研联系导师,考研联系导师是什么时候

文/学个习

最近,看到很多考生与家长都很焦虑,大家都在联系导师,然后开始揣测导师的回复我到底是什么意思?

导师这么回复,我是不是稳了啊?

导师一直不回复,我是不是无了啊?

导师这么说,到底是什么意思?

还有一些考生家长,直接替孩子给导师发邮件联系导师。

下面,这封邮件就是一位考生家长发给研究生导师的。

说实话,作为一名旁人,看到这封邮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可以肯定的是,这位家长肯定是给孩子帮了倒忙。

毕竟,已经20多岁的成年人,就算是联系导师,那也是考生本人该做的事情,却被家长给“抢”了活。

请问,到时候孩子课题做不出来,毕业论文写不出来,家长也要帮忙写吗?

类似的家长与考生其实还有很多,太过于看重联系导师。

大家都被联系导师搞得焦头烂额。

联系导师嘛,也焦虑,还要揣摩导师的心思,不知道导师的回复到底是什么意思?

不联系导师嘛,更焦虑,生怕自己联系晚了,“坑”都被占满了,好的导师都被别人给抢了。

真的是太难了,感觉比初试还难!

其实吧,大家都有点跑偏了,也想得有点多,联系导师的作用非常有限。

提前联系导师,也就图个安心

个人认为,在考研复试前联系导师,确实有一定作用,但是,作用非常有限,可能最大的作用就是图个安心吧!

主要原因有3点。

① 复试前联系导师,接近“盲选”

在你不完全熟悉所有导师的情况下;

在你不了解其研究方向的情况下;

在你不了解其实验室的基本情况下;

选择导师,基本上等同于“盲选”。

既然是“盲选”,那联系与不联系区别就不是很大了,如果运气不好,自己选的可能还没有学校分配的导师好。

② 导师没有太多“话语权”

很多考生可能有所不知,就导师来说,并没有太多“话语权”。

他不能决定有哪些考生进复试,也不能决定复试时会问哪些问题,更不能决定肯定会录取你。

可能唯一能给你的就是“自己现在还有没有名额”。

还有一些小导师,名额有多少个都不一定是自己说了算。

这也是很多考生无法从导师嘴里得到太多信息的主要原因。

很多导师的回复都是一些客套话。

诸如“感谢认可,欢迎报考”、“等通过复试再联系”……

③ 导师并不能决定你能否进复试

看到还有一些同学说,“已经联系了导师,导师如此回复,那是不是已经稳了呢?”。

说实话,在复试名单出来之前,压根就不存在什么稳不稳。

因为,导师压根决定不了你能不能进复试,更决定不了你能不能被录取。

所以,并不是说导师回复了就代表着你就一定能进复试,也不是说导师回复了就代表着你就能被录取。

综合以上三个原因,考研复试前联系导师的作用非常有限,希望大家不要跑偏了,要分得清轻重缓急。

因为,想要导师录取你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你要能顺利通过考研复试。

能顺利通过复试才是前提

只有你能够顺利进入复试,并且最终能够通过复试,出现在录取名单上,你才能够有机会进到导师的课题组。

如果,考研复试失败,那一切都将失去意义。

所以说,提醒大家要搞清楚孰轻孰重,现在的当务之急到底是什么。

不要在联系导师上浪费太多精力,也不要去花费太多时间去揣摩导师的心思,完全没有必要。

大家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好好准备复试,专业课复习、英语听说能力训练、专业前沿知识学习、个人简历准备……,都是当前最需要做的事。

考研复试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导致你最终复试失败。

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以准备复试为重,不要耗费太多精力在联系导师上。

当然,也不是说就不建议大家去联系导师,联系导师,也有一定好处。

比如,可以提前互相了解,可以熟悉导师的课题研究方向,也可以让自己心里更有底气。

不过,这是在你各方面都不错(初试成绩高、本科成绩不错、有科研项目经历等)的情况下,才可能会更有用。

否则,联系导师的作用真的有限,对你复试也没有什么大的帮助。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一下吧!

考研联系导师(考研联系导师是什么时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网 » 考研联系导师(考研联系导师是什么时候)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