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钢《新闻写作精要》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

高钢《新闻写作精要》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

  高钢《新闻写作精要》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

  弘博学习网————各类考试资料全收录

  目录

  第一章 什么是新闻

  第二章 怎样获取新闻写作的资料

  第三章 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

  第四章 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

  第五章 消息的写作

  第六章 特稿的写作

  第七章 新闻背景的写作

  第八章 分类新闻的写作

  第九章 连续报道与专题报道的写作

  第十章 深度报道的写作

  第十一章 广播新闻的写作

  第十二章 网络新闻的写作

  第十三章 计算机辅助报道

  弘博学习网————各类考试资料全收录

  在线阅读地址:http://acme.100xuexi.com/Ebook/1000110.html

  内容简介

  本书是高钢《新闻写作精要》教材的配套题库,严格按照教材的章目编排,精选与各章内容配套的习题进行详解,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所选试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此外还精选了部分名校的考研真题,并提供详解。

  弘博学习网————各类考试资料全收录

  第一章 什么是新闻

  一、概念题

  1新闻本源[上海大学2019年研;河南大学2019年研;北大2017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5年研;湖南大学2014年研;厦门大学2013年研]

  答:新闻本源,是指新闻来自社会和自然界的客观事实,有了事实的发生和变动才有新闻,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事实在先,新闻在后,新闻是记者反映客观生活的结果。这是陆定一借用哲学中“本源”一词,在1943年发表的《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提出的概念。他把本源和新闻组合成新闻学中的一个概念,一方面继承恩格斯使用“本源”一词的本义,另一方面强调新闻报道内容来自客观世界,构成新闻真实的基础。

  2新闻来源[山东大学2014年研;北工商2012年研;深圳大学2012年研;上海财大2009年研;复旦大学2008年研]

  答:新闻来源,又称消息来源或信息来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新闻来源是指一则新闻中所涉及的事实和观点材料的出处,它表明事实、观点和背景材料从何而来,由谁提供。广义的新闻来源既指新闻事实的提供者,又泛指构成新闻根据的全部新闻事实。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写作时,必须弄清每一个事实的来源,避免失实。交代新闻来源,可以使读者、听众、观众判断新闻的可靠程度,是取得受众信任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有助于受众对新闻机构的监督,避免记者、编辑道听途说和主观臆断,以维护新闻真实性。

  3新闻[中南财大2018年研;中山大学2016年研;上海大学2015年研;上外2014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湖南大学2009年研]

  答:新闻是指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与生俱来的基本特点有两个:一是真实,二是新鲜。由此而延伸出新闻报道上迅速及时的要求。这两点是新闻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规律。新闻以真实、迅速作为区别于其他学科最为明显、最为独特的标识,向人们传递世界的最新变化。新闻的基本职能是告知人们所需要的信息。新闻的五要素包括: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

  4新闻与宣传[人大2014年研]

  答:新闻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基本职能是告知人们所需要的信息。宣传是指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其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这是两者最基本的区别。新闻与宣传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甚至相互渗透的,本质上,都是为了宣传某种主张。在现实生活中,新闻和宣传两种传播行为是紧密关联、相互交织的,新闻和宣传存在以下共同点与联系:新闻事业脱胎于宣传活动;新闻与宣传同属于大众传播;现代宣传主要通过新闻媒介来进行。

  5沉浸式新闻[西南大学2020年研;长安大学2020年研;华侨大学2019年研;北大2018年研]

  答:沉浸式新闻(Immersive Journalism)是指通过虚拟现实输出设备构建新闻现实的模拟场景,为受众提供沉浸式互动体验。受众以第一人称“目击者”身份,深入新闻事件中,身临其境地感受报道现场,获取对报道事件的认知。沉浸式新闻是虚拟现实范畴内的一个新兴领域。这种全新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方式来自洛杉矶的一个记者创新团队,他们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进行新闻报道或是播放纪录片,使用3D游戏和虚拟现实技术给使用者创造了一种“存在感”,能够使其亲身经历事件发生的过程。沉浸式新闻区别于传统新闻的最大特点在于重塑用户体验。借助特殊设备,用户由新闻阅读者转变为现场目击者。用户能够体会传统新闻难以提供的现场感,获取更多新闻细节,从而增强在获取新闻过程中形成的“现场”感受。

  6宣传[中山大学2019年研;吉林大学2018年研;复旦大学2016年研;华东师大2016年研;华南理工2015年研]

  答:宣传是指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宣传作为一个传播过程,共由七个环节组成:宣传者——谁来宣传(Who);被宣传者——向谁作宣传(Whom);宣传内容——宣传什么(What);宣传场合——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什么样的地方作宣传(Where);宣传时机——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时机作宣传(When);宣传动机——为什么要宣传、要达到什么样的预期目的(Why);宣传方法——怎样宣传(How)。上述七个环节,总称6W1H。这七个环节也就是决定宣传效益的七个因素。

  7舆论[华东师大2020、2017年研;湖南大学2020年研;河南大学2020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9年研;复旦大学2019年研;南京师大2017年研;华中师大2014年研;华南理工2013年研;厦门大学2011年研;中南财大2010年研]

  答:舆论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所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公共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并因此具备许多独有的个性。具体表现在: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8公共新闻[广西大学2020年研;北大2014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

  答:公共新闻(Public Journalism)的概念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新闻业的改革运动。公共新闻理念认为,“新闻记者不应该仅仅是报道新闻,新闻记者的工作还应该包含这样一些内容:致力于提高社会公众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基础上的行动能力,关注公众之间对话和交流的质量,帮助人们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告诉社会公众如何去应对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让他们去阅读或观看这些问题。”它实际上是媒体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进行的内在变革,它通过设置公共议题、在报道中展现各方面意见特别是普通公众意见等方式来加强与社会和公众的联系。有学者把公共新闻概括成四句话:“培育和营造公民社会,监督和构建公共领域,报道和指导公共事务,交流和引导公共意见。”

  9公民新闻[清华大学2018年研;南京大学2018年研;人大2011年研;中央民大2010年研]

  答: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是指积极地让受众参与报道重要事件的新闻实践。公民新闻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闻界提出的新闻理念,是对社会责任理论呼吁满足组成“大共同体”的各种不同团体的需要的直接反应。公民新闻是一种交互式新闻的形式,打破了现有的专业媒体组织垄断新闻内容的格局,使新闻生产的权力由媒体中心向受众中心转变;同时,它通过多渠道的新闻信息报道满足日益多元化发展趋势下公民的知情权需求。“公民新闻”还使传统媒体的信源结构发生变化,传统媒体对新闻信息的议程设置功能受到影响。

  10民生新闻[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

  答: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新闻表现形式。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是其根本和核心。由此推及,与民众生活密切相联系的医疗卫生、工作就业、住房条件、居住环境等都是其关注内容。比起社会新闻,在关注民众上民生新闻更进一步。此类题材忌讳虚假材料。只有真实的画面和文字,才能真正体现“民生”。

  11新闻要素[四川大学2020年研;华东师大2018年研;华中师大2016年研;复旦大学2014年研;暨南大学2013年研;华南理工2013年研]

  答:新闻要素是指构成新闻必需的材料。新闻要有五要素才能构成一条完整的新闻。新闻五要素包括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五要素用英语来表示就是Who(谁)、What(什么)、When(时间)、Where(地点)、Why(原因),都以W开头,所以,新闻五要素又简称为新闻的五个W。

  12软新闻[四川大学2020年研;上海大学2020年研;华中师大2020年研;华南理工2018年研;暨南大学2017年研;华东师大2016年研;上海交大2014年研;电子科大2013年研;华农2011年研;中南财大2010年研]

  答:软新闻(Soft News)是指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只是向受众提供娱乐,使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或供人们茶余饭后作谈资。软新闻的发生往往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软新闻的公开发表也没有时间的紧迫性,它耐“压”,早一天迟一天往往无碍大局。

  13Hard News[上海大学2015年研]、硬新闻[山西大学2017年研;西南大学2016年研;北师2014年研;湖南大学2014年研;暨南大学2011年研;上海财大2010年研]

  答:硬新闻(Hard News)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订和改变,政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涨落,银根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硬新闻有极严格的时间要求,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在有些场合,可能失之分秒,差之千里。硬新闻的另一个要求是报道要尽可能地准确,信息要尽可能地量化。

  二、简答题

  1在过去的24小时里,发生了什么重要新闻?

  答:2011年3月23日,发生了以下的重要新闻:

  (1)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东郊塔朱拉地区当地时间23日晚遭到西方战机空袭,一些当地平民受伤。

  (2)日本警察厅当地时间23日宣布,截至当天上午9时,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的强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9301人死亡,13786人失踪。

  (3)据日本媒体当地时间23日报道,当天上午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辐射水平严重超标,现场作业人员已暂时撤离。

  2你认为什么是新闻?说说你的道理。

  答:对新闻概念进行理论上的辨析已经成为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尽管众说纷纭,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新闻至少和这三种特征或者说属性有关:

  (1)新闻是一种客观发生的新的变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2)新闻是一种被公众所关心的信息。

  (3)新闻是一种借助大众传播媒体传播的信息。

  考虑到这些特征和属性,对新闻的定义进行这样的描述:

  新闻是大众媒体对于公众所关注的生存环境发生的最新变化状态的报道。

  3简述新闻的四种主要的分类方法。[华南理工2019年研]

  答:新闻有各种分类的方法,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以新闻内容来分类。在我国,可以分为政法新闻、经济新闻(有些称工交新闻、财经新闻)、文教卫生新闻(包括文艺)、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综合性日报往往以此把报社分为政法部、经济部、教卫部、体育部等。报纸内版面有些也以此划分。不同内容的新闻对采访、写作,对记者的知识结构有特殊的要求。

  (2)以新闻发生地来分类。一般的地方报纸、电台、电视台,把新闻分为三大块: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报纸往往按版面来划分。如上海的《解放日报》,每天出16个版,新闻有6个版,除去第1版为要闻版外,其余5个版中,国际新闻2版,全国新闻1版,本地新闻2版。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的版面配置,反映出一家新闻媒体的编辑方针,也折射出该媒体的新闻观念。

  (3)以新闻的时间性来分类。这种分类把新闻划分为两大类:突发性新闻和延缓性新闻。突发性新闻是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如突然发生的灾难(空难、火灾、车祸等)。这类新闻常常是新闻媒介的主角。延缓性新闻是对逐步发生变化的事情的报道。如天气渐渐热起来了,物价在慢慢降低等。突发性新闻有明确的发生时间,精确到几点几分几秒;而延缓性新闻却很难有明确时间,往往只能以“近来”“最近”“近日”之类模糊词汇来写出时间的概数。

  (4)以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类。这种分类把新闻分成硬新闻与软新闻。

  硬新闻,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政局变化,市场行情,重大灾难事故等。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报道要求:a.报道必须迅速,越快越好;b.报道尽可能准确,信息尽可能量化。

  软新闻,指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向受众提供娱乐,使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或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其特点有:a.其发生往往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多数属延缓性新闻;b.其公开发表没有时间的紧迫性,耐“压”;c.讲究写作技巧,须用生动活泼的文笔来写,写出情趣来,即“散文笔法”。

  4新闻公共性的基本内涵。[人大2013年研]

  答:新闻的公共性可以从其作为信息产品的公共性与其发布平台的公共性两方面来解读。

  (1)信息产品的公共性

  新闻属于信息产品,而信息产品是公共物品。1954年萨缪尔森提出,满足了收益时的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和消费时的非竞争性(non-rivalry)两个特点的物品和服务就是公共物品(public goods)。不管媒介采取何种形式(如纸张、电磁波、光纤、光盘、磁带等),其所携载的内容皆为信息,均具有收益时的非排他性与消费时的非竞争性。新闻作为媒介的内容之一,也是公共物品,具有公共性。

  新闻作为信息产品的公共性的表现具体如下:

  a.新闻的公共性首先表现为非竞用性。非竞用性是指一个人消费一种商品不一定就会减少其他人对它的消费。换言之,在不需要增加该商品的提供成本的条件下,可以增加对它的消费。受众通过媒体获知新闻,不会减损另一个人对该新闻的知晓,同一个新闻信息甚至可以被多至数亿受众同时接收。

  b.新闻的公共性还表现在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是指即使一个人没有付费,也不会被排除在一种商品的消费范围之外,其原因在于排他是不可能的,或者排他的成本过于昂贵。目前,新闻信息的提供大多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大部分新闻信息受众可以免费获得。如果媒体或受众想将某些新闻信息进行排他性传播,那么将会产生较高的技术成本、制作成本与消费成本。

  (2)新闻信息传播平台的公共性

  大众传播媒介使用公共资源。报纸的发行须具备合法的刊号与出版权利。广播、电视等使用公共传播网络,占用公共资源。互联网利用的是公共网络资源。新闻信息依赖于大众传播媒介。因此,它的传播过程具有公共性。

  传播平台的公共性,要求新闻产品的制作与传播要以公共利益为最高目标,为公众服务。

  5简述信息的特点。[中南财大2010年研]

  答:在新闻学里,信息这一概念是指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因此,信息必然包含着新的情况、新的知识、新的内容,这是信息最基本的特点。除此之外,信息还具备以下特点:

  (1)共享性(或称使用不灭性)。这是信息和物质的显著区别。单一的物质无法共享和同时占有。我给你一个苹果,你给我一个苹果,我们两人各只有一个苹果。但是,你给我一条信息,我给你一条信息,我们两个各拥有两条信息。信息的共享性使信息得以传播。

  (2)扩缩性。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压缩也可以扩展。信息的扩缩性特点决定信息开发的多层次性。任何一个新闻题材,可以写成简讯、短消息、短通讯、长通讯乃至几万字的报告文学。这都取决于信息传播者的愿望和需要。因此,新闻体裁和篇幅并不是由新闻内容决定的,而是依据新闻报道者所需要达到的信息层次决定的。

  (3)组合性。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信息的有机组合,可以产生出新的信息来。对信息进行组合的能力,反映出每一位记者的水平。只有真实地反映一个事物和另一个事物的联系,我们才能揭示出新闻背后的新闻。一条信息和其他什么信息组合起来,是揭示新闻背后新闻的关键所在。

  (4)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人们对信息的认识,当然有正确与错误、深刻与肤浅之分,但还可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来认识。信息像一面多棱镜,从不同侧面可以看出不同的色彩,得到不同的认识。

  (5)相对性。信息的相对性是和人们对外界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密切相关的,这一特点要求新闻工作者了解、熟悉受众的需要。不同的媒介有不同的受众;不同的受众对信息有各种特殊的需要。尤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受众细分为各种群体,小群化趋势日渐明晰,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更趋多样。

  三、论述题

  1“新闻的生产方式、接收方式随时代变化而改变,而人们对新闻的需求是永恒的。”请解释这句话。[人大2015年研]

  答:(1)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人们对新闻的需求是永恒的。这一命题从根本上回答了人类为什么需要从事新闻活动以及新闻的本质。

  变动产生新闻。世界处于永恒的变动中,人们必须了解这样的变动,并依据新的变动制定新的行动方案,才能有效生存下去。新闻的本质是报告世界的最新变动,消除人们的不确定性。变动产生新闻,不变动就没有新闻。

  关系决定需要。相关性是人们选取新闻的重要标准,即新闻与自身的相关程度决定了人们需要何种新闻。而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密切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关。比如,在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人与外界的关联度很低,不需要太多的新闻;在工业化时代,生产分工、社会分工迫使人们必须关心与之相关的市场动向;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人们关注的视野会更开阔,因为地球上一个小小的角落所发生的变动,就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我们。

  (2)人们对新闻的需求永恒,这并不意味着新闻是一成不变的,其生产、接收方式必然随时代变化而改变。唯有适应时代、受众、技术的要求,才能保持长久的发展活力。如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碎片化阅读成为受众喜闻乐见的接收方式,新闻业需调整生产方式,新闻APP、微信公共账号推送新闻成为重要的新闻传播方式。另外,读图时代到来,受众倾向于图片、视频的阅听,文字新闻配大图片、视频成为基本的生产形式。

  综上所述,人们对新闻的需求是永恒的。只要新闻存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就能存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财富的增加,人们对新闻资讯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解决好用户的新闻需求问题,媒体就有存在价值,而这需要媒体随时代变化创新生产、接收方式。

  2试述新闻与宣传的区别和联系。[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研;清华大学2012年研]

  相关试题:

  (1)简述新闻与宣传的异同。[简答题,陕西师大2020年研]

  (2)试简述传播与宣传的关系。[简答题,中国传媒大学2019年研]

  (3)简述新闻、舆论与宣传的区别与联系,并举例说明。[简答题,四川大学2018年研]

  (4)新闻、宣传、舆论之间有何异同及联系。[简答题,上海交大2018年研]

  (5)简析新闻与宣传的区别。[简答题,兰州大学2020年研;上海大学2019年研;湖南大学2016年研;华中师大2015年研;华南理工2014年研]

  (6)试论新闻和宣传的异同。[重庆大学2019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

  答:(1)新闻和宣传的区别。

  新闻与宣传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甚至相互渗透的,本质上都是为了宣传某种主张。在现实生活中,新闻和宣传两种传播行为是紧密关联、相互交织的,新闻和宣传存在以下共同点与联系:

  新闻事业脱胎于宣传活动。新闻事业只有三四百年的历史,而且早期的报刊均是特定的政治或宗教集团的宣传工具。

  新闻与宣传同属于大众传播,都属于传播的范畴。新闻和宣传工作都离不开广泛的受众,如果没有受众关注、接收,新闻和宣传工作都不能进行。

  现代宣传主要通过新闻媒介来进行。宣传是一种传播活动,可以通过任何传媒进行。新闻事业出现以后,报刊、广播、电视成为宣传者使用的基本工具。从世界范围看,报纸从“观点报”向“新闻纸”的转变仍然是一个尚未完全终结的过程。

  (2)新闻和宣传的联系。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基本职能是告知人们所需要的信息。而宣传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等)。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这是两者最基本的区别。具体而言,其不同点主要如下:

  出发点不同。宣传的出发点是出于宣传自身的需要,把一定的观念传播出去,让受众了解、理解、接收,争取受众的信任和支持。而新闻的出发点是出于受众的需要。人们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千方百计地追逐信息,甚至不惜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获取信息。宣传追逐受众,受众追逐信息。

  归宿点不同。宣传者传播一定的观念,其最终目的是要人们理解它、接受它、支持它,让受众按照宣传者的意图去行动。而新闻发布者发布新闻,除了以新闻谋利外,对新闻本身没有自己的主观意图,任凭新闻接受者自己去分析、判断,作出决策。

  传播的方式不同。在一张报纸上,绝不可能重复刊登同样内容的新闻。但宣传却常常需要重复,无论是意识形态还是商品广告,为了加深人们的印象,往往以同一形式或不同形式向人们重复地宣传。

  传播的要求不同。新闻信息要求定量的准确、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而宣传要求定性的准确,即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凡是能够证实观点的所有材料,只要是真实的、典型的都可以用,不管是新近的还是历史的,是新鲜的还是人们所熟知的,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

  传播内容不同。新闻重事实,没有事实主体的所谓的“新闻”不可能拥有大量读者;而宣传看重的是观点,事实为观点服务,往往为了体现观点而在表达程度、用词造句上反复推敲。

  传播的原则不同。新闻在报道事实的时候,注重平衡原则,尽可能照顾到事实的各个方面和角度。而宣传是从某种观点出发,本能地突出某一方面而有意无意地忽略另一方面。

  3找出近三天中你所在的地区的主流新闻媒体上在重要位置发布的新闻,分析一下为什么这些新闻引起当地媒体的关注。

  答:(1)主流新闻媒体在重要位置发布的新闻(北京市)

  国家发改委正式对外发布《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从今年5月1日起,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将实行“一套一标”,商品房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收任何未标明的费用。

  《北京公租房二季度开始摇号 申请细则将公布》“公租房相关申请细则目前正在紧张地拟定中,将尽快公布。而一旦这些有关公租房的细则公布后,符合条件的家庭就可进行申请,北园南区、远洋沁山水等一批由市、区政府为建设主体新建的公租房公开摇号配租活动也会尽快进行,时间应该不会超过二季度,也许更早。”

  (2)原因分析

  这两则新闻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其房价问题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重点。不仅是当地的居民更有很多从全国各地来北京工作生活的人,对北京住房问题一直密切关注。针对北京房价的“天价”现象,国家为保障居民的基本生活利益出台了很多相应的对策,这两条新闻就是对此方面的信息。所以放在重要位置发布是可以理解的了。

  这两条新闻具有接近性。因为这两条新闻均是北京的新闻,与北京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广受关注。

  这两条新闻具有冲突性。近几年北京房价居高不下造成了房地产商与购房人之间、穷人与富人之间、北京人与外省市来京人员之间的广泛冲突,而且之间与人的利益相关。因此这两条新闻具有新闻价值,容易被关注。

  这两条新闻具有异常性。这两则条例的颁布打破了之前北京房地产销售的模式,越是超出常态的新闻越具有新闻价值。因此被广泛关注。

  4你认为近一周来你看到的报刊或电视新闻中有哪些新闻是不会引起人们的兴趣与关注的?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答:(1)《珠三角九市节后普工紧缺 企业普遍上调薪酬》这则新闻对于一直生活在北京的人来说不会引起人们太大的兴趣和关注。

  (2)原因:

  这则新闻缺乏影响力。珠三角九市上调薪酬这一事件影响的人很少,只与在这一区域内工作的企业职工相关,而且上调的数额也并不异常巨大,因此不够称为重要新闻。

  这则新闻缺乏接近性。对于一个常年生活在北京,并且没有想法要跳槽或者换工作的人,这条新闻没法引起其兴趣,新闻和自己的接近性很低与自己的直接利益无关。

  这则新闻缺乏显赫度。在这一事件中缺乏著名的人物和机构,因此新闻价值不高。

  这则新闻缺乏异常性。用工紧缺导致企业薪酬上扬是正常的经济现象,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也是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因此这一事件在情理之中,因此新闻价值不强。

  这则新闻缺乏趣味性。这一事件中既不包含受众未知的地点,也不包含受众不了解的人群,更缺乏与众不同的事件和情节,因此很难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也就不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

  构成新闻价值判断系统的元素包括时效性、影响力、显赫度、接近性、冲突性、异常性和人情味。只要一则新闻没有具备上述元素的话,就可能不会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就是一条失败的新闻。

  弘博学习网————各类考试资料全收录

  ……

  完整资料来源:弘博学习网

高钢《新闻写作精要》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考研网 » 高钢《新闻写作精要》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